輸液器產生的輸液反應有哪些?輸液反應包括發(fā)熱反應,由發(fā)熱源、藥物、雜質、藥液溫度過低、藥液濃度過高、輸液速度過快等因素引起。發(fā)熱反應的臨床表現(xiàn)主要是發(fā)冷、寒戰(zhàn)、面部和四肢發(fā)紺,然后發(fā)熱,體溫可達41~42℃。可伴有惡心、嘔吐、頭痛、頭暈、易怒、妄想等,嚴重者可出現(xiàn)昏迷、血壓下降、休克、呼吸衰竭等癥狀,導致死亡。發(fā)熱反應的早晚取決于熱源進入的數量、熱源的性質和患者的個人耐受性。
心力衰竭、肺水腫
1.原因是滴速過快,短時間內輸入過多液體,使循環(huán)血容量急劇增加,心臟負擔過重。
2.癥狀患者突然感到胸悶、氣短、咳泡樣血性痰;嚴重者,痰液可從口鼻涌出,肺部濕羅音,心率快。
3.防治方法
(1)輸液滴速不宜過快,輸液量不宜過多。老年人和兒童應特別注意心臟病患者。
(2)出現(xiàn)肺水腫癥狀時,應立即停止輸液,并通知醫(yī)生讓患者坐下,雙腿下垂,減少靜脈回流,減輕心臟負擔。
(3)按醫(yī)囑給予舒張血管、平喘、強心劑。
(4)吸入高流量氧氣,用20%-30%的酒精代替濕化瓶中的水,降低肺泡表面的張力,破裂消散泡沫,改善肺氣交換,減少缺氧癥狀。
(5)必要時,四肢輪扎止血帶(必須每5-10分鐘輪流放松一次,可有效減少心血量)。癥狀緩解后,止血帶應逐解。
靜脈炎
1.局部靜脈壁的化學炎癥反應是由于長期輸注濃度高、刺激性強的藥物或靜脈內放置刺激性強的塑料管時間過長引起的;局部靜脈感染也可能是由于輸液過程中無菌操作不嚴引起的。
2.癥狀沿靜脈走向索狀紅線,局部組織發(fā)紅、腫脹、疼痛,有時伴有畏寒、發(fā)熱等全身癥狀。
3.以避免感染、減少對血管壁的刺激為原則。
(1)嚴格執(zhí)行無菌技術操作,對紅霉素、氫化試驗松等血管有刺激性的藥物,應充分稀釋,防止藥物溢出血管。注射部位應經常更換,以保護靜脈。
(2)抬高患肢并制動,局部用95%酒精或50%硫酸鎂熱濕敷。
(3)用中藥外敷靈或如意金黃散外敷,每天兩次,每次30分鐘。
(4)超短波理療TDP每天照射兩次治療器,每次30分鐘。
空氣栓塞
1.原因是輸液管內空氣未排出,導管連接不緊,有漏縫;加壓輸液,輸血無人看守,有氣栓形成的危險。進入靜脈的空氣首先被帶到右心房,然后進入右心房。如果空氣量小,被右心房壓入肺動脈,分散到肺小動脈,最后到達毛細血管,損傷較小。如果空氣量大,右心房的空氣會阻塞動脈入口,使血液無法進入肺部進行氣體交換,造成嚴重缺氧,導致患者死亡。
2.癥狀患者感到胸部異常不適和瀕死感,然后出現(xiàn)呼吸困難和嚴重紫紺。心電圖可顯示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變化。
3.防治方法
(1)輸液時必須排出空氣。如需加壓輸液,護士應密切觀察,不得離開患者,防止液體排空。
(2)立即使患者左側臥位和頭部低高,吸氣時可增加胸部壓力,減少空氣進入靜脈,左側臥位可使肺動脈位于右心室下部,氣泡向上漂移右心室尖端,避免肺動脈入口由于心臟跳動,空氣混合成泡沫,小量進入肺動脈。
(3)氧氣吸入
(4)鎖骨下靜脈穿刺更換時,應在患者呼氣或讓患者在屏氣時進行,防止空氣吸入,保留留置針或更換藥瓶時的任何操作環(huán)節(jié),輸液器的管路優(yōu)異不要與空氣直接接觸。